2020年11月,作为业内最早规模化介入TOPCon电池领域的公司,中来股份公告称,其子公司已生产出最高效率达到24.5%的TOPCon电池;另外,通威股份、爱旭股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东方日升、中利集团等主要光伏企业,也在近期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发出声音,表示在TOPCon技术上有所布局。
2019年6月,通威入股隆基宁夏银川15 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持30%股权,隆基按照对等金额入股通威包头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持30%股权。除协鑫之外,隆基分别与新特能源、亚洲硅业、OCI签订硅料长单,而在系列长单中并未有通威的身影,坊间将其看做是隆基为防止通威在硅料端卡脖子的一种方式,亦被看做是隆基对其他多晶硅企业的扶持。
头尾寿命、尾碳、成晶率、单产、转换效率均领先行业水准。一光伏厂商如此表述。2021至2025每年在硅片、电池、组件合作总规模分别不低于5GW、8GW、10GW、12GW、15GW。然而,也恰是这份长单引发了坊间诸多的猜测。通威与210代表企业天合的联姻,通威此举被诸多人看做站队210,其中涉及到的硅片业务更被看做是动了隆基的奶酪。
后媒体披露:2021年2月19日,丽江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退出,公司现由隆基股份100%控股。近日,协鑫分别与隆基和中环签订长单协议。为此,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有影响力团体的对话和协作,力求发现并推广更可靠的创新解决方案。
过去的一年充满挑战,全球经济和大多数行业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艰难前行,所幸整体光伏行业在客观现状的面前表现出的坚毅韧劲和超强实力令人感到欣慰。(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及先进解决方案总经理吴桐发表主旨演讲)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创始成员之一,杜邦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已深耕数十年,致力于使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创新和实现目标。2021年3月24日,中国北京讯,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办,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全联新能源商会、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以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国际合作中心共同协办的2021光伏领袖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杜邦Tedlar业务全球总裁汪伟在下午的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高端对话说道,感谢光伏领袖大会为光伏行业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给业界提供平台交流真知灼见,我们也呼吁行业坚持交付高可靠性产品,重视供应链健康发展,助力企业长效经营;我们愿意与业界同仁一道,把十四五规划碳达峰碳中和的大目标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踏实地做光伏行业真正的长跑者。
为期两天的峰会设立了碳减排与碳中和论坛;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高端对话论坛、综合能源服务论坛、国际市场深耕与拓展论坛等板块内容,就我国光伏产业迎来平价时代,市场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的背景下,如何发挥产业优势、疏解产业难题、抓住发展机遇,使得光伏产业在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方面与企业界同仁和专家学者一同探讨新形势下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为行业建言献策。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及先进解决方案总经理吴桐女士表示,很高兴能参与此次领袖大会,我们相信必须通过创新、科学运营以及与我们的业务合作伙伴开展新型协作,才能处理其中若干优先领域,如气候变化、循环经济和水资源管理,创新思维和创新材料是助力企业长效经营最终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杜邦公司在本次光伏领袖大会上分享了公司发布的2030可持续发展九项长期目标,其中一项目标就是减少30%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使6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并在205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运营。(杜邦Tedlar业务全球总裁汪伟在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高端对话中发言)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启元年,双循环格局下企业如何借东风,促发展,消弭供应链瓶颈,结合行业内彼此优势,提升行业生命力,也成为时下探讨的热点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及先进解决方案总经理吴桐女士表示,很高兴能参与此次领袖大会,我们相信必须通过创新、科学运营以及与我们的业务合作伙伴开展新型协作,才能处理其中若干优先领域,如气候变化、循环经济和水资源管理,创新思维和创新材料是助力企业长效经营最终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21年3月24日,中国北京讯,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办,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全联新能源商会、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以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国际合作中心共同协办的2021光伏领袖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杜邦公司在本次光伏领袖大会上分享了公司发布的2030可持续发展九项长期目标,其中一项目标就是减少30%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使6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并在205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运营。(杜邦交通与材料事业部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及先进解决方案总经理吴桐发表主旨演讲)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创始成员之一,杜邦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已深耕数十年,致力于使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创新和实现目标。杜邦希望在先进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致力于推动制定可持续解决方案。为期两天的峰会设立了碳减排与碳中和论坛;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高端对话论坛、综合能源服务论坛、国际市场深耕与拓展论坛等板块内容,就我国光伏产业迎来平价时代,市场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的背景下,如何发挥产业优势、疏解产业难题、抓住发展机遇,使得光伏产业在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方面与企业界同仁和专家学者一同探讨新形势下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为行业建言献策。
(杜邦Tedlar业务全球总裁汪伟在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高端对话中发言)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启元年,双循环格局下企业如何借东风,促发展,消弭供应链瓶颈,结合行业内彼此优势,提升行业生命力,也成为时下探讨的热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更加清晰地描绘出了我国未来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也为光伏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过去的一年充满挑战,全球经济和大多数行业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艰难前行,所幸整体光伏行业在客观现状的面前表现出的坚毅韧劲和超强实力令人感到欣慰。吴桐女士也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杜邦如何运用创新材料为光伏行业及其他重点行业提供可靠性选择,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交流了杜邦的经验与观点。
为此,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有影响力团体的对话和协作,力求发现并推广更可靠的创新解决方案。杜邦Tedlar业务全球总裁汪伟在下午的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高端对话说道,感谢光伏领袖大会为光伏行业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给业界提供平台交流真知灼见,我们也呼吁行业坚持交付高可靠性产品,重视供应链健康发展,助力企业长效经营;我们愿意与业界同仁一道,把十四五规划碳达峰碳中和的大目标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踏实地做光伏行业真正的长跑者而组件作为终端环节,受上游价格层层传递影响,价格随之水涨船高。据悉,当前硅料订单以散单、急单为主,部分企业为保障供货宁愿以高价锁定硅料采购量。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前两个月太阳能装机规模为325万千瓦,而2020年一季度光伏新增规模为395万千瓦。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当前企业已经采取锁定长单等方式保证原料供应,但最终订单的执行还需企业遵循契约精神。
此外,在双碳目标下,业内对今年光伏市场规模保持高期待,叠加下游硅片企业凶猛的扩产计划,硅料紧平衡成为全年态势。在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上下游环节博弈将持续,整体来看价格高点尚未来临。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截至目前企业已锁定硅料超166万吨,2021年以来新签订单规模约84万吨。据统计,截至目前光伏组件招标中,双面双玻530W型号组件中标价大多在1.7元/W以上,个别项目组件最高报价突破1.8元/W。
2021年产业链涨价大戏持续更新,根据硅业分会的数据,本周复投料、单晶致密料、单晶菜花料成交价涨幅区间在4%-5%,从成交价格来看,单晶复投料最高价格达到13万元/吨,均价在12.73万元/吨,单晶致密料均价12.43万元/吨,菜花料均价12.07万元/吨。受硅料结构性短缺影响,为保证供货下游硅片企业纷纷提前锁定长单,企业基本以锁量不锁价为合作方式,价格随行就市。
根据本月15日隆基公布的价格,P型158.75、M6(170m)单晶硅片报价3.65元/片、3.75元/片,每片上涨0.1元;单晶M10报价4.56元/片,每片上调0.12元。根据2021年以来的价格跟踪,截至本周硅料价格已经迎来10连涨,价格由1月初的每公斤80元左右一路上涨至120元以上,单晶复投料、致密料、菜花料涨幅均超过45%。注:数据来源于硅业分会供需矛盾仍是造成此次涨价潮的主因,今年一季度光伏市场淡季不淡,导致硅料供应偏紧。而从产业链来看,硅料价格持续上涨正带来连锁反应。
据统计,2021年以来硅片环节已经迎来了4连涨时至今日,通威仍是隆基最大的硅料供货商。
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硅料涨价潮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多晶硅生产需要常年保持平稳运行的状态,但其下游光伏市场则受政策影响,季节性波动较为明显。
对于隆基此举,刘汉元他的性格决定了一定不会受制于人。2019年之前,隆基曾经重点做硅片和组件,客观上保证了行业协作的平衡,主观上也并未积累起电池环节的优势。
作为单晶产品推广者和布道者,隆基在过去数年对多晶之王协鑫展开围追堵截。2019年,隆基在电池片上的战备取得突破,开始了电池片的布局。最强对手日渐式微,通威在硅料环节的赶超顺利了很多。云南四川地理位置较近,为两家企业的合作提供了便利。
目前,协鑫硅料产能为11.8万吨。2019年,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入。
组件3个月就可以投产,硅料则需要一两年。目前内蒙古通威的产能为3万吨,通威在四川乐山、云南保山的基地也都在同时扩产。
显然,通威暂时不会大举跟进颗粒硅技术。这也是今年硅料涨价态势一直难以缓解的原因。